当前位置:

科技大佬跨界搞养猪,AI养猪到底是怎么实现的?

网易创始人、董事局主席丁磊,从2010年初玩起了跨界,开始了养猪之路,相继网易之后,阿里云也宣布将用 ET 大脑来实现 AI 养猪,京东数科也在不久前推出了基于「猪脸识别」等 AI 技术的智能养殖方案,网易或许不能再独享「猪厂」的称号了。

那么所谓的 AI 养猪到底是怎么实现的?这里不得不先了解对于养猪场来说最重要的两个指标——PSY 和 MSY,PSY简单来说就是每头母猪每年能产多少崽,目前我国养猪场的平均 PSY 约为 15 ,而美国有 25 ,也就说中国每头猪,都比美国每年少生 10 头。中国目前每年出栏的生猪数量大约有 7 亿头,而且养一头猪的成本是美国的两倍,这里面少赚的钱就很可观了。

阿里用的一套叫做 ET 农业大脑的系统,当中涉及视频图像分析视频图像分析、人脸识别、语音识别、物流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。养猪场内的多个会自动巡逻摄像头会搜集母猪的体温、站姿、进食等数据,再由 AI 分析母猪是否配种成功,如果发现有母猪没怀上,系统将提醒工作人员进行人工授精,从而提高母猪产仔量。

猪崽出生之后,为了让它们健康成长,ET 农业大脑通过红外线测温技术,和声音识别技术来监测每只猪的健康状况,由于猪在吃奶、睡觉和生病等不同状态下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,通过分析猪的咳嗽、叫声、体温等数据,一旦出现异常能够第一时间发出预警。

比如当猪崽被母猪压到时,这套系统能通过小猪的叫声及时判断出来,并呼叫饲养员及时处理,提高猪崽的存活率。此外每头猪都有一个专用的身份标识耳环,记录他们的体重、进食和运动强度、频率和轨迹,如果有哪头猪没达到标准,但是没有生病和怀孕的话,饲养员将这些猪赶到户外进行运动。

原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 6 月的云栖大会上表示:未来,我们想要的是一头跑了 200 公里的好猪,而不再是一头 200 斤的猪。

记得曾经有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生回家养猪还成了轰动一时的热点,现在随着AI技术的成熟,AI的应用将越来越广,科技巨头养猪种菜也不是新鲜事,而且产量提高与平台效应结合短期内的效益,未必就低于已经趋于饱和的互联网产业,如今看来这些科技大佬的跨界也堪称明智之举。

本文由座谈科技原创出品,未经许可,任何渠道、平台请勿转载 。违者必究。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
***